新闻检索
新型绿色建材引发建筑工业革命
与往年的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不同,在今年的“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及室内环境优化”分论坛中,新增的关于绿色建材的研讨内容因往年没有涉及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对于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在我国建筑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作用,业内进行的演讲阐述让与会者对绿色建材有了深刻的认识。“绿色建筑需要新型建筑材料的支撑。没有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使用,绿色建筑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中楼阁’。”卓达集团常务副总裁张建平认为。
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的基础
在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虽然没有“绿色建材”的明确词语和表述,但是却明确将“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和部品,减少现场加工”放到绿色建筑评价的控制项中,将“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以及“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离回收和再利用”等内容放到一般项中,而将“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则作为绿色建筑评价的优选项。
这一个个具体标准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建材。一砂一石、一个钢筋、一个部件……虽然小,但却决定着建筑是否“绿色”和能否顺利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
张建平说:“绿色建筑材料是经过国家检测机构严格检测,不释放甲醛、苯、氨及放射性等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废水、废气、废渣,属于完全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是国家绿色建筑首选的理想材料。”
在今年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将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作为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十项任务之一,明确要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并对要求加快发展防火隔热性能好的建筑保温体系和材料以及烧结空心制品、加气混凝土制品、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墙体材料、一体化屋面、低辐射镀膜玻璃、断桥隔热门窗、遮阳系统、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等绿色建材。
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发布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指出要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支持绿色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建设绿色建筑材料、产品、设备等产业化基地,推广技术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绿色建材,带动绿色建材、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的发展。
据悉,为了推动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发展,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卓达蓝岛新材料公司挂牌成立了绿色建材研究院,作为推动绿色建材研发、设计和生产的基地。
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变绿色建材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建筑废弃物排放量大,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低、不足5%,与欧盟国家以及日本、韩国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每年因拆除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5亿吨以上,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约1.5亿吨,两项合计约4亿吨。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跃居城市垃圾的第二位,已经严重危害到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成为重大社会公害。
在《“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中,将建筑材料和废弃物回用比例作为绿色生态城区控制指标体系中的一项指标。《绿色行动方案》指出,要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编制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标准,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制度。
将各种废弃物变成可循环利用的有用之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在绿色建筑的建设中使用经过加工处理的各种废弃物,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但是绿色建筑的标志,也是绿色建筑为整个社会节能降耗作出的贡献。
对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一直是业内努力奋斗的课题。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院长、卓达集团执行总裁杨汗青介绍,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利用废弃物、建筑垃圾、煤矸石精处理变成绿色建材的空白,不仅是对国家建筑垃圾使用上的重大突破,也解决了困扰中国城市发展的垃圾“围城”问题。
住宅产业化呼唤绿色建材
住宅产业化已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发向。绿色建筑材料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住宅产业化呼唤绿色的建筑材料,反之推动了绿色建材业的发展。
张建平认为,住宅产业化的生产和经营模式省工省时、降低成本、节约工期。建材和制品是住宅建设基本的物质要素。旧有的建筑材料与绿色工业建筑标准相去甚远,又不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住宅产业化对新建材和新制品从规格、质量、性能上都将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提高构配件的装配能力和施工质量速度,必须提高工厂里生产构配件设计样式的精细、实用度,提高尺寸、规格的精准度,建材质地要采用密度小、易加工、方便现代运输、易成型的新型建筑材料,也必然要求新型建材有节能、环保、保健的功能,达到住宅现代化绿色建筑的指标。这就要求建材行业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设备改造,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建材生产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含量,由粗制产品向精细加工的半成品、成品方向发展。